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河南方言演变及其对文化的影响(3)

来源:河南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1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今河南省在历史上因黄河阻隔,南北分属不同的政区。黄河以北的晋语区在由秦至隋的几百年间隶属河内郡、汲郡与魏郡,而黄河以南的中原官话区则属河

今河南省在历史上因黄河阻隔,南北分属不同的政区。黄河以北的晋语区在由秦至隋的几百年间隶属河内郡、汲郡与魏郡,而黄河以南的中原官话区则属河南郡、荥阳郡、陈留郡等地。今豫北晋语区在唐朝分属河北道的孟州、怀州、卫州、魏州、相州等地,今豫东、豫西、豫南的中原官话区则属都畿道和河南道。北宋依旧以黄河为界,以北除孟州外改属河北西路,以南改属京畿路、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部分地区,州府因之。元朝黄河以北属中书省怀庆路、彰德路和卫辉路,黄河以南属河南江北行省的河南府路、汴梁路、归德府、南阳府、汝宁府。直到明朝,怀庆府、彰德府和卫辉府才在行政区划上并入河南。由此可见,豫北19个县市的方言与河南其他地区不同,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二者长期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。

而山川、河流的分布使河南省晋语和中原官话的对立关系得以保留。上文已经提到,黄河自古是天堑,阻碍了大河两岸百姓的交通与往来。太行山余脉延伸至河南省西北部,横亘在今豫北晋语区的斜后方。黄河和太行山一前一后将这片区域隔绝开来,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,就使得该地区的方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。同理,民国时期的洛阳、陕县等地还保留入声,也是因为西南部有山,北部面向黄河,地理位置较为闭塞,所以,语言自然不容易发生变化。

李如龙认为,演化和接触是语言发展的两种模式。演化是语言系统内部的演变,而接触是一种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发生的演变。当一种语言在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,即为强势语言;反之,则为弱势语言。[12]官话与其他方言相比明显属于强势语言。晋语得以保留入声而成为北方方言中的一座孤岛,得益于山西山多险峻,交通闭塞。当晋语区的人长期与官话区的人有所往来,方言就会逐渐被同化。例如,豫北内黄县在民国时期说的方言还是晋语,但因内黄三面被中原官话包围,又地处华北平原,与外界接触较多,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演变为中原官话。而孟州市三面被晋语区包围,却被划到中原官话洛嵩片,就在于其古代是沟通黄河南北的重镇,与对岸的孟津、洛阳贸易往来频繁,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两地方言的影响。洛阳是十三朝古都,语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,因此,孟州的口音与洛阳更为相似。

三、中原官话与晋语对河南文化的影响

方言是地域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。作为地域文化典型的戏曲和风俗,因为根植于百姓生活的土壤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,所以与方言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具体而言,戏曲是说唱艺术,唱词旁白夹杂方言俚语,在语音、词汇、声调方面均可体现当地方言的特征。而“民俗的形成与推广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,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。”[13]因此,戏曲和风俗是两个很好的窗口,可以通过它们看到中原官话与晋语对河南文化的相关影响。

(一)戏曲

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,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。河南地方戏种类繁多,除了豫剧、曲剧、越调通行全省外,不同地域喜好的剧种也各不相同,如沁阳的怀梆、濮阳的大平调、三门峡的蒲剧等。由于地方戏“曲文说白辞多但俗”,因此能够较好反映当地的方言。我们以河南地方戏的典型——豫剧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怀梆为例。

豫剧据说“自明朝中后期,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,吸收‘弦索’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。”[14]在流传的过程中,豫剧因各地语音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风格。清末民初之际,由于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,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,为了进行区分,当时的人们将洛阳一带的唱腔称作豫西调(又称西府调),开封一带的唱腔称作豫东调(又称祥符调)。其中,祥符调是豫剧母调,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。至今,我们还可以在豫剧中找到开封话和洛阳话的影子。声母方面,豫剧分尖团音,如常香玉在《拷红》中的唱词“儿呀,你可看到他们是什么时候进去的?”她将“进”读作[ts in],“去”读作[t‘y],洛阳话中现在还保留了这一用法,而开封话的尖团音已经合流了。韵母方面,中古汉语的“药、觉”韵的部分入声字,豫剧还保留了“yo”的读音,如王善朴在《朝阳沟》中的唱词“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”,他将“学”读作[yo],今天的开封话中“学”已读作[yε],但商丘话中还保留了“yo”的读音。古入声曾摄开口一等、三等庄组和梗摄开口二等大部分字,在豫剧中都读“ε”。例如,魏云在《朝阳沟》中的唱词:“为建设新农村我百倍努力”,她将“百”读作[pε],开封话中现在还有这一用法。声调方面,豫剧和普通话一样有四个调类,但具体每个调类的调值不同,其中,阴平(24)、阳平(53)、上声(55)、去声(31)。[15]此外,豫剧中的不少方言词像“喷(闲聊)”“恁(你/那么)”“小虫儿(麻雀)”“打通腿(两人一个被窝分头睡)”等,在今河南中原官话中还很常见。

文章来源:《河南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hg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5/579.html



上一篇:“十四五”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
下一篇:河南外宣语言服务的现状、原则及对策

河南化工投稿 | 河南化工编辑部| 河南化工版面费 | 河南化工论文发表 | 河南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河南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